晋代海陵地区出现了徐神翁(徐守信)等“泰州十仙”著名道士深得朝廷信任,道教在泰州盛行一时,清初时,有道观几十处。
泰州道教音乐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,是与斋醮法事演道过程混为一体的艺术。
泰州道教音乐演奏的乐器为传统乐器,吹奏类有曲笛、笙、箫,拉弹类有提琴(二弦)、曲弦(三弦)、琵琶,打击乐类有单皮鼓、手鼓、磐子、钲子、大小翁钹、锣、云锣、木鱼、铃主、绰板、金钟玉盤。近代欢奏乐乐器有大小唢呐、长笛,拉弹类增加二胡、板胡。
泰州素有“吴头楚尾”之称,受吴楚文化的滋润,泰州道教科仪音乐文化,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中既保留了古代传统音乐,又广泛吸收了丰富的民间音乐。江南丝竹、地方戏曲、昆曲等音乐成分,成为带有浓厚苏中地域特色的宗教音乐,且更加迎合当地民众的口味深受百姓欢迎。
受此影响,过去泰州地区的殷实家庭,每逢婚丧嫁娶,小孩抓周,失窃遭殃,看病投医,总是先上宫观,烧香磕头,低声向神仙祷告一番。
如今,泰州地区已恢复修建道观庙殿四十多处:泰州道教主要活动场所的城隍庙,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香火旺盛,斋醮活动不断。
相关部门单位先后成立了泰州道教协会,泰州道教音乐保护小组,现有道士乐工三百余人。他们在过去搜集的清吹笛谱,在打击乐器谱、道情、和赞经等曲谱的基础上,将其中50多首工尺曲谱整理成《泰州国乐曲集简谱》,并在各种场合排练演奏其中经典曲目。道观修复,斋醮活动的开展,传统的道教音乐正逐渐恢复生机。